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姚立博客
连日来,法国政坛乃至全国民众都被总统萨科齐及前总理德维尔潘之间沸沸扬扬的“清泉案”所吸引。
2004年,负责调查法国售台武器案的预审法官收到匿名信,信中提供了一份在卢森堡“清泉”金融公司开设账户的法国政商界人士名单,指控他们在军售案中收取贿赂并通过“清泉”公司洗钱,名单中包括时任财政部长的萨科
齐。法国司法部门2005年底认定账户名单为伪造。萨科齐等以遭“诽谤”为由要求司法部门调查,司法部门后认定德维尔潘涉案,2008年以“诽谤同谋”罪名对他提起诉讼。
今年1月28日,巴黎法庭宣布:经过几年的调查,德维尔潘在该案中被指控的四项罪名均不成立,因此法庭宣布德维尔潘无罪。作为原告的萨科齐在获悉后自然有些不爽,但他还是通过总统府的公告表示,他不会提出上诉。至此,人们以为案子终于尘埃落定,德维尔潘又可以重返政坛。然而未曾想到的是,巴黎检察院的检察官第二天一早就对媒体宣布,他要就宣判结果提出上诉。而当时正在接受媒体采访的德维尔潘得知消息后立刻表态,检察官显然是在萨科齐的授意下做出的决定,目的就是要将他置于死地。
如此,刚刚感到松了口气的德维尔潘又要面临无尽的官司纠缠,案子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究竟检察官的上诉是自主决定,还是被总统授意?其目的又是为何?
德维尔潘曾对媒体表明,该检察官在案子开始审理时曾亲口对他说,此案没有材料可以说明他的罪名成立。既然如此,经过几年的法庭审理,在法庭宣布被告无罪时,这位检察官为什么忽然又对宣判结果怀疑起来了呢?几天来,萨科齐的亲信及有关内阁成员纷纷表态,众口一词地表示检察官的上诉决定完全是“独立所为”,没有任何来自总统府及司法部的授意或压力。但德维尔潘却如此肯定这定是萨科齐所为。两方隔空交火,难解难分。
对不少分析人士来说,这个卷进了两位法国政坛风云人物的案子让许多法国人感到“不舒服”,认为此案使法兰西共和国的“脸上无光”,也让“法制国家”这个雅号大为减色。人们清楚,巴黎检察官是由司法部任命的,而司法部又听命于总统。因此,人们质疑,这位检察官可以在不征求“上峰”意见的情况下独立做出上诉决定。更何况总统府已表示不对宣判结果提出上诉,法国司法真的可以独立到如此地步吗?从不少人的言论看,怀疑论者大有人在,而其中的隐情又鲜有人知。
耐人寻味的是,与德维尔潘同为被告的另三位却被判有罪。其中一人公开表示,这种宣判是“双重司法标准”的表现,为什么同一案子两种结果,难道人微言轻,就该获罪。他表示要对宣判结果提出上诉。
法国民众对此事的态度多少有些倾向弱者。民调显示,43%的法国人认为总统在此案中的表现有些“没完没了”。也有不少分析人士指出,德维尔潘经常抨击总统的执政方针,又多次明确表示要在2012年竞选下届总统,这对萨科齐的连任之梦无疑是种威胁。于是,这个官司又被蒙上了不少政治色彩,使人联想到了政治对手间的无情过招。
从此案一波三折的过程看,法国的司法独立与公平性还存在值得质疑的地方,尤其是涉及到敏感或权重人物时,情况更为如此。所谓“司法面前人人平等”还只是一种“追求”,尚未真正变为现实。看来,即便在宣称“平等、自由、博爱”的故乡,法制真正实行起来也并非易事。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法国网 www.cnfrance.com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