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中新网 巴黎记者:韩胜宝 龙剑武
中国的方块字与法文招牌并行,新古典主义的建筑风格与中式风格门面并立,法式面包吐司与中国火锅并存,浪漫的西方情调与古老的东方文化并融……走在全欧洲最大的巴黎13区唐人街上,记者感觉这里与东南亚的唐人街有很大的不同,尽管不象传统意义上的唐人街,却胜似唐人街,是巴黎最地道的中国城。
巴黎这座世界级的时尚浪漫之都,处处洋溢着西方的味道。而这里有三个唐人街——13区唐人街、19区“美丽城”,3区和4区的“温州街”,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也变的与众不同。《孙子兵法》虚实篇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巴黎唐人街的华商就是这样的“神”。
记者看到,在华人居住的高楼大厦环抱中,在法国梧桐树成荫的法式风情街道上,没有古典的中国式牌楼,没有传统的中国红气氛。时代变了,唐人街也在变。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融以及华侨华人在法国的落地生根,巴黎唐人街正在也必将继续发生变化。
唐人街以往一直被认为是中低层人群聚居的生活区。随着巴黎13区一系列高档公寓落成,32层的高楼有20多栋,唐人街的形象也在发生巨大改变。这种变化还不仅仅如此,从最初的单纯的居住区,到繁华的旅游区和商业中心,巴黎13区唐人街的功能也在发生变化。
陈氏兄弟公司和巴黎士多先后在这里开起多家专门经营亚洲特色商品的大型超市,获得巨大成功。这两个企业的兴盛起到了示范效应,带动了整个地区华人商业的发展。短短的10余年间,华人商家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几条大街的沿街商店几乎都被华人买了下来,华人商业的经营范围也不局限于餐馆、商场,还扩展到房地产公司、旅行社、金融机构等。
美丽城唐人街当时是巴黎中餐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档次和规模不断地提高和扩大,规模初显。1985年以后,美丽城开始“美丽转身”,尤其是上世纪90年代后,越来越多的浙江籍华人来此买房置业,为美丽城的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他们除了经营传统的制衣制革、餐厅外卖店、理发店、金饰店外,也开创了许多诸如中药店、豆腐店、网吧等新兴行业。“巴黎士多”等华人超市共有20多家。
温州街位于巴黎第三区,由几小段狭窄的街巷组成,其中重要的一条法文名叫Rueaum苗比,是条由卯石铺砌成的典型法国小街,这里原先是犹太人的领地,多是皮货批发商。如今成了被誉为“中国的犹太人”的温州人的天下,目前温州街上的温州人已达到8万人之多。温州人从最初加工小皮具、开餐馆、摆地摊,到如今在昔日犹太人集聚的服装区,形成小有名气的温州街。
功能的变化,使得巴黎唐人街的人群结构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一方面在唐人街出生、长大的华侨华人走出唐人街,融入当地社会;另一方面华人以外的消费群体逐步走进唐人街。居住人群的变化必然会对原有的区域生态产生影响,对消费结构自然带来新的变化,要不断满足华人以外的不同类型的消费者和社会集团。
于是,华人新创的行业越来越多,做外卖店的,做日本餐的,经营咖啡吧的多了,发展的范围在不断拓展。一批旅法华商纷纷从“唐人街”走出来,从皮包店、中餐馆走出来,转行从事国际贸易,在中欧之间穿梭,真正走向市场。巴黎北郊的欧贝维利耶市因此在短短几年内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中国商品批发市场。随着欧华集团的上市,“股票”一词成为巴黎唐人街”上的热门话题。
与此同时,生活或是曾经生活在唐人街上的华侨华人们也在以不同的方式,在东西方文化交汇中保持住自己特有的文化特色,延续着唐人街历史文脉的同时,融入了当地的文化和生活。
巴黎13区唐人街华裔副区长陈文雄告诉记者,该唐人街华人的平均生活水平高于当地人,华人子女和法国孩子一起上学,一起玩耍,与法国孩子没什么区别,学习成绩普遍好于法国孩子。春节文化周,20万华人和法国人一起参加,融为一体。
在巴黎近60%获得永久居留权的温州人已享有当地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准,他們中甚至有人能在地价昂貴的香榭立舍大街购买数间不动产。欧华集团总裁、温州人黄学胜在大巴黎地区买下数十万平方米物业,收购了2家公司、一家珠宝公司和价值4000万欧元的化妆品公司,登上法国《大都市》杂志封面。
唐人街的变化似乎不可避免,在巴黎13区唐人街上负责经营的《欧洲时报》刘勇认为,唐人街不可能只是一个封闭的、与当地社会完全隔绝的小圈子,它必然要受到西方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唐人街从社会文化的边缘移向主流,发生的种种变化都是不足为奇的。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法国网 www.cnfrance.com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