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遭袭体质”都是标榜自由惹的祸?

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欧洲时报网   编辑:木槿

“法国又被恐袭了。” —— 自2015年初至今,这句话被世界各地的人们重复着,刚开始还带着震惊和愤怒,如今则更多是迷茫和困惑。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法国? [法国袭击频发深处恐怖主义风暴中心 政府四度延长紧急状态]

最显著的原因似乎是法国在打击“伊斯兰国”(IS)中的强硬态度招来了打击报复。2009年,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把法国列为其头号敌人。2014年,法国第一个加入美国主导的打击国际联盟,开始空袭伊拉克境内的“伊斯兰国”目标。不久后,“伊斯兰国”主要发言人穆罕默德·阿德纳尼酋长(Muhammad al-Adnani)在讲话中点名“仇恨的法国人”,号召感召者在西方发起恐袭。

此后,无论是有组织、有策划的团体行动,还是手段简单粗暴的独狼式袭击都瞄准了法国。但是,这并没回答根本的问题:为什么单单是法国?

恐袭防不胜防

值得注意的是,与此前几次恐袭发生后很快有极端组织出来宣称负责不同,截至目前,尚无任何极端组织出面。

法国前国防部战略专家魏柳南(Lionel Vairon)接受《欧洲时报》专访时认为,这起袭击事件是“一个极端主义流氓的单独行动”。

他指出,嫌疑人背后可能并没有恐怖主义组织的支持,而像他这样的“流氓”在法国有很多。“他自己租了一辆车,从黑市上买了武器,这就是他的所有装备。这可以说使用的是最简单、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袭击方式。但这个流氓仅仅用这些装备就制造了这起灾难。”

巴黎共和国检察官莫兰在15日的记者会上也表示,“这种行动(发动恐袭)恰恰是响应这些恐怖组织经常发出的杀人号召,如它们在其杂志或录像中要求的那样。”事实上,“使用任何可以使用的装备”发动恐袭,正是IS极端组织发言人穆罕默德·阿德纳尼酋长(Mohammad al-Adnani)的号召:

“如果你没有炸弹或子弹,就用石头砸碎他的头,用刀捅他,用汽车撞他,从高处把他扔下去,噎死他,毒死他……如果这些都做不到的话,就烧了他的家、他的汽车或毁了他的生意和庄稼。如果这些也不行的话,就往他脸上吐痰。”

纵观过去十几年的暴力事件,“伊斯兰国”极端袭击者使用的武器,基本取决于以他当时的情况能获得何种武器。英国《卫报》指出,在一个月前的美国奥兰多枪击事件中,袭击者使用的是枪械;在枪支管控更为严格的欧洲,恐怖分子更多是从比利时获得武器。如果无法获得枪支,那就利用任何可以造成伤害的工具,汽车自然是其中之一。

当呼唤“自由”已成套路

当恐怖分子袭击法国已经成为“家常便饭”时,法国官方的事后表态也已经形成了套路。

2015年1月《查理周刊》血案后,法国总统奥朗德在推特发文:“自由将永远比野蛮更为强大。我们最好的武器,就是团结一致。”

2015年11月巴黎恐袭后,奥朗德的回应是:“恐怖主义将无从摧毁法兰西共和国,因为,法兰西共和国将摧毁恐怖主义”,“面对恐惧,国家能够自卫并调配好其军事力量,并将会再次战胜恐怖主义”。

2016年7月尼斯恐袭后,奥朗德的电视讲话听起来有点“老调重弹”:“法国正在承受巨大的苦难,但法国很坚强,我向你们保证,法国会永远比那些袭击我们的狂热分子更强大。”

奥朗德对这三次恐袭的回应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我们要团结,自由比野蛮强大! 而社交网站“推特”(Twitter)上也有人总结出法国遭遇恐袭后的套路:悲伤的蜡烛后总是左岸香颂,每次恐袭后社交媒体就会涌现#为×××祈福,#为×××开门的活动标签,大家不约而同把头像改成红白蓝三色旗,全国哀悼后,渐渐回到正常轨道。直到下次恐袭发生,再轮回一次。

一次又一次的恐袭伤害是否有让法国下定决心走出改善的步伐?从积极的视角来看,法国人还没有被恐袭打趴下,用努力让生活回归正常轨道来表达对暴力恐袭的抗争;但如果悲观的视角来看,“紧急状态”的法国仍像以往一样脆弱。

法国人向来信奉“自由高于生命”,甚至被标榜为欧洲自由的象征。这也就带来了法国“选票至上”的现状,法国官员对选民“唯命是从”,一直要保持“政治正确”。政府提议的安全措施,常常因遭到民众反对而朝令夕改或胎死腹中。

制造法国危险的真正根源?

法国“TF1”电台称,每一次法国遭到恐怖袭击,人们都会回到这个话题。那就是,抛开其他一切原因,恐怖份子与法国人的生活方式为敌,这是首要的。

报道指出,2015年1月《查理周刊》惨案,是法国人对于出版、新闻自由的热爱遭到了攻击。2015年11月,法国年轻人热爱音乐会、酒吧,因为这样的生活方式,他们被激进份子判定为异教徒。而刚刚发生的尼斯恐袭案,就发生在法国国庆日7月14日——象征共和国价值基石建立的这一天。就像奥朗德说的“法国在象征自由的国庆日这天遭受袭击”。

种种现象表明,这并不是偶然的。

事实上,正是法国人一味强调的自由,招致了一次又一次恐袭。英国《卫报》指出,法国自古就被认为是西方自由主义的象征。伊斯兰极端主义可能觉得美国是道德败坏和经济剥削的源头,但法国这个无神论国家,不仅捍卫着人权、自由言论和民主等西方精神,更是试图把它们强加于伊斯兰世界。

然而,由盲目高傲演化而来的“政治正确”却让法国政府对于在穆斯林社区内传播的极端主义思想视而不见,现在还是这种高傲,似乎推动他们走向反面。

法国标榜平等精神,但尼斯恐袭次日,安全局局长就提醒民众小心穆斯林难民;口口声声说着捍卫自由,却禁止穆斯林女生在校园内戴头巾;他们心中充满博爱,所以巴黎恐袭嫌犯萨拉赫在监狱有单独的健身房,还可以连续数小时看真人秀节目……

对待国内社会经济问题也是一样,政府和民众在重大政策前都喜欢上演“民主”的戏码。如果不是政府连续两次启动宪法49-3条款、押上总统的政治前途强突劳动法改革草案,恐怕这一改革早就胎死腹中了。而在他们看来民主的象征——民众在工会的召唤下上街游行抗议因暑假到来暂停,秋日再次重启,这在外界看来更像是一场闹剧。

正如法国警察工会秘书长帕特里斯·里贝罗所言:“正是这种所谓的‘纯粹’和犬儒主义的政客把我们推向深渊。”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法国网 www.cnfrance.com

推荐浏览

光明网 何农 2022-03-11
玛丽和娜塔莉是一对老朋友,两人的丈夫曾经是同事,她们从年轻时就相识。这两对夫妻爱好相近、趣味相投,加之在“三观”上都属传统左翼,所以多年来相交甚欢。但是,最近这几年,情况变了。首先是全世界、全欧洲、全法国的大形势在变,导致她们的“三观”出现了微妙的差异。全球气候变暖给日常生活带来...

中国能源报 王林 2022-03-11
2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大规模重振核能发电事业。“我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其一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延长所有可以延长寿命的核反应堆服役期限,未来不再关闭能继续发电的核反应堆;其二是到2050年,完成第三代压水堆(EPR)的建设,同时推进可调节小型堆和核废料较少堆型的研发。...

欧洲时报 2022-03-11
法新社2月15日的报道通过数字说明了法国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的状况,这也是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贫困人口占1/72019年,法国本土有920万人(占总人口数14.6%)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果加上海外省,人数甚至接近1000万大关(法国2020年统计的总人口数为6739万...

曾婷瑄 2022-02-21
讲到巴黎咖啡馆,你想到的画面是什麽?许多人想到的是人文气息浓厚的塞纳河左岸、白衣黑背心服务生端着盘子,俐落地穿梭在桌与桌之间;或是像电影「午夜巴黎」中文人雅士川流不息,在咖啡馆气氛热络讨论的场景。加上好几年前「左岸咖啡馆」一系列取景巴黎的成功广告,法国咖啡馆在台湾人心中逐渐成了优...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 2021-10-11
回声报世界版面上的文章:贸易、投资:法国在非洲被中国甩在后面,文章在开篇就指出;中国正在非洲发挥主导作用。法国和英国等前殖民国家以及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美国仍然是非洲

BBC中文网 2021-09-23
法国美食一直都在变化,法国著名厨师阿兰杜卡斯(Alain Ducasse)说。他在巴黎的奥克斯里昂餐厅(Aux Lyonnais)品尝了一口深红色的气泡葡萄酒,周围是空空的木桌。 那是2021年3月的一天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 2021-09-23
法国召回驻美以及驻澳洲大使的高调行为引发诸多费解,有评论认为巴黎的反应有些过激;费加罗报专栏作者 Isabelle Lasserre女士就此议题发表长篇分析文章,对潜水艇危机做出了深度解

未知 2021-08-06
7月份,法国新车销量较疫情前水平大幅减少,原因有多个,疫情只是一个方面,当然,家庭消费信心低迷、也有汽车配件短缺以及电动汽车市场运营环境条件尚不完善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未知 2021-06-24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前进党本次法国大区第一轮选举战绩微弱,左右翼通吃战略受挫,左翼尤其右翼还在顽强抵抗。右翼共和党以得票率29%位居榜首,社会党及左翼联盟有望继续执掌五个

未知 2021-06-21
作者:栾若曦 距离2022年法国总统选举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法国民众先迎来了一次试水的地方选举。 近期,法国的大区和省议会选举将分两轮举行。当地时间6月20日,第一轮选举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