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袭“钟情”法国 并非仅仅是移民问题

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第一财经网   作者:江右 / 楼天和

7月14日,法国尼斯发生的恐怖袭击案件,给这个国度再度带来了举国悲伤的气氛。也不禁让人疑问,为什么又是欧洲?为什么总是法国?

自去年1月巴黎《查理周刊》编辑部遇袭以来,法国多地不断发生恐袭,直到11·13巴黎特大恐怖袭击将这一系列事件推向顶点,迫使整个国家进入紧急状态。而就在欧洲杯刚刚过去不久的国庆之日,南部旅游城市尼斯却不幸地再次遭到了袭击。当然,这些恐怖袭击本身在性质上就有所区别。《查理周刊》与11·13巴黎的恐袭带有更为明显的伊斯兰国(ISIS)操纵色彩,袭击者具有明确的宗教或政治诉求,并与伊斯兰国组织有直接的联系。

对于近日的尼斯事件,尽管伊斯兰国已宣称负责,但法国警方仍未确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正式效忠为圣战战士。而通过对其前妻、父亲、邻居等人的采访,嫌犯更多地被描述为一个并不虔诚甚至从不祷告、上清真寺却有严重暴力倾向的精神病患者。但由于该嫌疑人具有突尼斯裔的身份,此次恐袭仍不可避免地被贴上伊斯兰宗教和移民的标签。

毋庸置疑,移民确实是西欧各国容易被恐怖袭击者得手的一个原因。以法国为例,其南部地中海沿岸北非移民历史悠久,伊斯兰属性强烈。比如法国的著名球星齐达内即为阿尔及利亚裔,该国与突尼斯同样曾属法国殖民地,法语至今为当地通用语,这也是为什么法国成为了欧洲中北非、中东移民社区最为庞大的国家。来自伊斯兰家庭的青年自然更容易接受极端组织的“洗脑”,那么这些通过合法手段进入的移民甚至二代移民,都存在着在境内为极端组织效力的潜在性。而这些人的合法身份可能帮助他们逃过警察的搜索,比如这次的恐怖袭击者就不在官方的观察名单上。

但需要甄别的是,法国的移民与最近的欧盟难民涌入并不是同一个问题。近几年每年法国入籍人口都在10万人左右,但大都是已在法国居住5~10年的人,而非中东难民。法国接受的叙利亚难民数还不到德国的一半。这些已在法国定居多年的移民,大多即为上述来自北非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的穆斯林。与英国不同,法国的移民政策被称为“共和模式”,即以制度化方式弱化移民的族群意识,在吸纳移民时甚至不会登记其原国籍与宗教,也就是在政策结构上一视同仁。但实际上这一理想化的模式很难真正的推行,移民们仍旧倾向于形成聚集区,从20世纪60年代大批北非移民进入以来,已经形成了大量所谓“城市敏感地区(zone urbaine sensible)”的治安事件高发区。时至今日,这些仍未被完全消化的移民最终成为了法国难以招架恐袭的重要因素。

其次,相比于美国,欧洲整体的反恐投入都较弱。美国自9·11后反恐投入与它的军费开支一样不断攀升,已达到每年470多亿美元,而法国每年才投入六、七亿美元。同时,欧洲国家的很多政策也不利于反恐的开展。就在7月5日,法国的一项议会调查已发现在上一年中,信息搜集和分析的失败导致政府无法有效防范袭击。正如法国政府发言人所说,国家不可能在每一个城市每十米设立一个警察。如果不能尽可能全面地掌握情报,即使持续国家紧急状态也无济于事。

再者,奥朗德政府本身的政策方向,也是其屡屡成为袭击对象的一大诱因。奥朗德上台后,不仅对德国占主导地位有所不满,隐隐动摇了默克尔与萨科齐建立的法德欧盟轴心,其对内对外的社会党意识形态也相当浓厚。比如他非常热衷于推进非洲和中东的民主进程,并且对外态度强硬。和以往历届法国社会党左翼政府不同,奥朗德上任后十分热衷于参与中东地区的军事行动,不仅延续了右翼萨科齐政府在环地中海地区的一系列干预政策与措施,还积极参与了对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的空袭。

发生尼斯恐袭后,奥朗德还宣布将继续并“进一步加强”法军在叙利亚、伊拉克境内针对伊斯兰国的军事行动。如今这项军事行动兵力投入已达万人,耗资巨大却收效甚微,而国内却处于风雨飘荡之中。对内,奥朗德政府表现出对原教旨行为的不宽容、不妥协,在推行诸如“反罩袍法案”等“去原教旨化”方面十分坚决;然而同时奥朗德又放宽移民政策,并试图修复法非关系,吸收更多来自中北非的移民。但奥朗德政府却没有成功推出与之配套的有效刺激经济上行的措施,在欧元区深陷泥沼多时的情况下,法国同样面临着高福利下的财政窘境。然而奥朗德放弃了前任萨科齐削减开支的做法,继续维持左翼政府一贯的“发糖”策略,却也没有成功找到开源的方法。这些种种政策与问题,无疑让法国吸引了境外恐怖份子的注意,也激化了国内的社会矛盾,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

尽管现在法国延长紧急状态时间,加大反恐力度,但现行方法的有效程度备受质疑。毕竟这一次的尼斯恐怖袭击,严格来说都不能算是极端组织鼓励的“独狼”行动,更多地是一个具有反社会人格的精神病患者恰好是穆斯林的巧合。那么在国内拥有大量伊斯兰移民的情况下,任何接受伊斯兰国洗脑与援助的人都有可能给无辜群众带来更大的伤害。

法国现在难以解决的恐袭问题,是后殖民时代的遗留病痛,是应对现代高科技高隐蔽恐怖袭击的机制缺失,也是法国政府对内无力于经济疲软对外政策不当的苦果。面对接连不断的恐怖袭击,法国政府或许是时候反思其政策导向是否已经进入一个误区,通过对外干涉是否真的有助于重建法国地位。面对下一年的总统选举,法国人民或许也是时候反思一味要求高福利保障,是否已让法国陷入无力发展亦无力反恐的尴尬境地。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法国网 www.cnfrance.com

推荐浏览

光明网 何农 2022-03-11
玛丽和娜塔莉是一对老朋友,两人的丈夫曾经是同事,她们从年轻时就相识。这两对夫妻爱好相近、趣味相投,加之在“三观”上都属传统左翼,所以多年来相交甚欢。但是,最近这几年,情况变了。首先是全世界、全欧洲、全法国的大形势在变,导致她们的“三观”出现了微妙的差异。全球气候变暖给日常生活带来...

中国能源报 王林 2022-03-11
2月10日,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大规模重振核能发电事业。“我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其一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延长所有可以延长寿命的核反应堆服役期限,未来不再关闭能继续发电的核反应堆;其二是到2050年,完成第三代压水堆(EPR)的建设,同时推进可调节小型堆和核废料较少堆型的研发。...

欧洲时报 2022-03-11
法新社2月15日的报道通过数字说明了法国贫困和社会不平等的状况,这也是即将到来的总统大选中的两个重要问题。贫困人口占1/72019年,法国本土有920万人(占总人口数14.6%)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如果加上海外省,人数甚至接近1000万大关(法国2020年统计的总人口数为6739万...

曾婷瑄 2022-02-21
讲到巴黎咖啡馆,你想到的画面是什麽?许多人想到的是人文气息浓厚的塞纳河左岸、白衣黑背心服务生端着盘子,俐落地穿梭在桌与桌之间;或是像电影「午夜巴黎」中文人雅士川流不息,在咖啡馆气氛热络讨论的场景。加上好几年前「左岸咖啡馆」一系列取景巴黎的成功广告,法国咖啡馆在台湾人心中逐渐成了优...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 2021-10-11
回声报世界版面上的文章:贸易、投资:法国在非洲被中国甩在后面,文章在开篇就指出;中国正在非洲发挥主导作用。法国和英国等前殖民国家以及世界主要经济大国美国仍然是非洲

BBC中文网 2021-09-23
法国美食一直都在变化,法国著名厨师阿兰杜卡斯(Alain Ducasse)说。他在巴黎的奥克斯里昂餐厅(Aux Lyonnais)品尝了一口深红色的气泡葡萄酒,周围是空空的木桌。 那是2021年3月的一天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 2021-09-23
法国召回驻美以及驻澳洲大使的高调行为引发诸多费解,有评论认为巴黎的反应有些过激;费加罗报专栏作者 Isabelle Lasserre女士就此议题发表长篇分析文章,对潜水艇危机做出了深度解

未知 2021-08-06
7月份,法国新车销量较疫情前水平大幅减少,原因有多个,疫情只是一个方面,当然,家庭消费信心低迷、也有汽车配件短缺以及电动汽车市场运营环境条件尚不完善等也是不可忽视的

未知 2021-06-24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前进党本次法国大区第一轮选举战绩微弱,左右翼通吃战略受挫,左翼尤其右翼还在顽强抵抗。右翼共和党以得票率29%位居榜首,社会党及左翼联盟有望继续执掌五个

未知 2021-06-21
作者:栾若曦 距离2022年法国总统选举只剩下不到一年的时间,法国民众先迎来了一次试水的地方选举。 近期,法国的大区和省议会选举将分两轮举行。当地时间6月20日,第一轮选举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