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中国网 实习编译:武婧雅
法国《费加罗报》网站3月19日报道,英国人再一次提及法国人在艺术领域的“能力”这一问题。
近日,在一个论坛上,英国作家A.A.吉尔(A.A.Gill)表示,在总统奥朗德的糟糕影响下,“法国文化已在这一代人中逐渐消失”。
“抨击法国人”,似乎成为英国人最新的消遣。描绘法国人时给他配一个土耳其人的头,批评法国社会的变化,毫不客气地指出法国的缺陷,总结众多法国的刻板印象,揭露繁盛的法国文化中不为人知的故事,等等。
然而,最近热衷于发表类似言论的人当属素以文笔挑衅著称的英国专栏作家A.A.吉尔,及美国《名利场》(Vanity Fair)杂志。
近日,《名利场》杂志上出现了一个新的论坛,标题为用法语写的法国国家格言“自由!平等!博爱!”(Liberté! Égalité! Fatigué!)。论坛主要内容是,批评法国文化的遗失,“法国可能已经丢失了她引以为傲的文化”。
论坛的楼主作家A.A.吉尔认为,以往,欧内斯特·海明威、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乔治·格什温及亨利·詹姆斯等文学史上的大文豪都十分推崇法国灿烂的文化及法国人生活的艺术,而如今他们的这一代人已经将这些艺术、文化都丢失了。换句话说,法国的现代艺术家可能很长时间都无法创造出有趣、令人惊艳的作品。
楼主写道,“最近一部你们欣赏的法国电影是哪个呢?里面又有多少个演员是法国人呢?法国曾经的国宝级演员杰拉尔·德帕迪约如今已是俄罗斯公民,并且离开法国在比利时生活。谁能说出一位法国仍在世的著名画家?谁又能告诉我一位首屈一指的法国音乐家?在文学方面,龚古尔奖获得者米歇尔·维勒贝克,但是法国人普遍很讨厌他。即便是他们颇有声望的美食,似乎也在旅游业盛行的今天垂死挣扎”。
“正统的政治观念”应该为所有损失负责
面对这位英国作家先入为主的评论,也该摆出一些事实来回应。他好像掩盖了一些法国实际取得的成绩:法国蠢朋克乐队(Daft.Punk)在格莱美奖上大获成功;2012年,让·杜雅尔丹凭借在电影《艺术家》中的精彩表现获得第84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伊娃·格林及玛丽昂·歌迪亚在众多好莱坞大制作中出演角色。另外,阿黛尔·艾克阿切波洛斯主演的电影《阿黛尔的生活》广受好评,朱丽·德尔比也是法国炙手可热的演员,等等。
对于A.A.吉尔而言,法国艺术界的创造力减弱可能要归咎于整体背景。他说,“法国现在处于没有能力改变的状态,她似乎已经回退到波旁王朝那个时代,什么都不遗忘,但是也学习不到新的东西。刻板的政治体制限制了艺术发展的自由,妨碍、损害了各种类型的创新。所以,法国人害怕创新精神。他们不敢抓住机会,不敢拿他们珍贵的文化、美食、假期冒险。这些法国人自我膨胀,尤其与英国人有着不同的标准”。
理由牵强,称不上理性的分析
然而,这还并非这篇文章的高潮部分,而是当他提出总统奥朗德被爆与影星朱莉·葛耶的感情表现了法国文化的没落。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及法国民众的反应都证明了整个国家都缺乏分寸,丢失了其原有的“处理事件的才能”。但是,A.A.吉尔一系列的“指控”都有些牵强,过分雕琢的理由使这篇文章显得薄弱,而称不上一篇理性的分析。
当然,这并不是英美媒体第一篇认为法国文化衰落的文章。2007年时,原美国《时代》杂志资深记者、时代杂志亚洲版总编辑孟礼信(Donald Morrison)发表了一篇名为《法国文化之死》的文章,一石激起千层浪。2013年11月,托马斯·查特顿·威廉姆斯在《纽约时报》发文指责巴黎精神的丢失。英国《泰晤士报》记者雅尼娜·迪·乔瓦尼也曾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为《法国的衰落》。《经济学人》的文章则归咎于法国人的悲剧式传奇。如果法国的创造力及文化产业的状况不能从这些指责声中幸免,那么更猛烈的抨击则会接踵而至。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法国网 www.cnfrance.com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