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上星期,法国总统萨科齐宣称,“戴高乐”号航空母舰将于今年年底前派往海湾和印度洋执行任务。此言既出,再次引起了世人对“戴高乐”号航母的关注,因为“戴高乐”号航母不仅是法国海军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而且它也是唯一一艘不属于美国海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该航母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动工研制,2001年实现部署。在近几年的北约对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中,“戴高乐”号航母主要在印度洋海域执行任务,并参加了一系列作战。然而,值得一提的是,“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相比于其他常规动力航母,虽有着其“独树一帜”的先进之处,一度令法国人无比骄傲;但是,针对其性能所惹起的“是是非非”最终又使法兰西对核动力航母的骄傲变得“冷却”,这似乎注定法国还要重返常规动力航母的时代。
“山姆大叔”开启并“统治”了核动力航母时代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人们就设想将核动力应用于航空母舰。尽管当时航空母舰的各种技术性能比二战期间的航空母舰先进得多,但它仍存在许多致命的缺陷:航母发动机、蒸气弹射器、飞机升降机和阻拦装置等需要消耗大量能量,常规动力往往难以满足需要,常规动力航空母舰的烟囱既占用了空间,又为敌方攻击留下了隐患,淡水的生产受到限制等。核动力无疑为解决这些问题带来了希望。1961年,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美国海军9万吨级的“企业”号正式建成服役。它克服了上述缺陷,把航空母舰的发展推向一个新高度。为了验证核动力航母执行全球作战任务的能力,1964年,美国海军组成了以“企业”号为主,由“长滩”号和“班布里奇”号核动力巡洋舰护航的特混舰队,用64天的时间,在没有进行任何燃料补给的情况下,以22节的平均航速进行了环球航行。“企业”号以其巨大的动力资源和续航能力实现了航空母舰发展史上的一次历史性飞跃。由于“企业”号的成功,1964年以后,美国海军决定不再建造常规动力航空母舰,而全部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迄今为止,美国已经建成10艘核动力航母,在实战中充分显示了核动力航母的优越性。
与常规动力航母相比,核动力航母显示出诸多优越性:其一,核动力这一巨大的动力资源使航母具有更强的机动性。核动力航母可以高速驶往世界任何海域。在最高航速上,核动力航母和常规动力航母难分伯仲,但在连续高速航行能力上,核动力航母却独占鳌头。因而在地区性危机和冲突中,核动力航母可以迅速奔赴现场,起到不可替代的威慑和实战的双重效能。其二,核动力使航母节省出大量空间和载重吨位。一方面可以装载更多的航空燃油,以满足舰载机作战的需要;另一方面大大改善了舰员的居住和工作条件。其三,核动力使航母减少了对基地和后勤支援的依赖。核动力航母更换一次燃料可以连续航行50万海里,用不着海外基地的支援。而常规动力航母执行同样的任务,却需要事先在世界各地建立燃料补给网。
充斥着“戴高乐”主义的“戴高乐”号航母
法国是发展航空母舰的先行者之一,当1911年美国飞行员尤金•伊利驾机完成从“伯明翰”号巡洋舰上起飞和着陆后,1912年法国海军也将一艘鱼雷供应舰“闪电”号改装成水上飞机母舰。这标志着法国航空母舰的源起,但此后的发展却一直很缓慢。法国在发展航母上有其自己的特点。它把航母当作海军战略中的“常规打击”手段,用于对付对法国安全利益构成威胁的中小国家,而以海基核力量为主的“核威慑”则为了防御大国的进攻。核打击力量和常规打击力量两手抓,保持了法国的海上优势,对维护法国的海外利益无疑是一种合适的选择。
1980年9月,法国国防委员会批准建造2艘核动力航母的计划,随后确定“戴高乐”号航母的概念设计。“戴高乐”号于1983年5月动工,当时的法国总统密特朗亲自主持铺设龙骨仪式。法国之所以如此重视发展航母尤其是核动力航母,首先是认为核动力航母是保持法国强者地位的重要象征和工具,法国作为欧洲联盟的“发动机”之一,其实力虽无法与美国相匹敌,但它一直试图在欧洲充当盟主,如果有2艘核动力航母,它就将成为欧洲首屈一指的海军大国,甚至将老牌的英国海军甩在后头。与此同时,法国还可通过海军优势来抵消欧洲另一强国德国在陆军方面的优势;其次,法国是非殖民化不彻底的欧洲国家,相对于其他欧洲邻居,保留有更多的海外利益和战略需求,核动力航母的远程航行能力无疑为法国军力的提高再添筹码。同时,发展核航母在一定程度上也制衡了美国海上独霸的局面,其海空打击能力和核攻击能力更是一般国家无法比拟的。
作为世界上唯一不属于美国海军的“戴高乐”号航母,透着法兰西浪漫主义风格,颇有“大家风范”。该航母长261.5米,宽31.5米,飞行甲板最宽64.4米,吃水8.5米,标准排水量35500吨,满载排水量39680吨,2座核反应堆,8.3万马力,航速27节,核反应堆加一次燃料可工作5年以上。全员编制1700人,其中舰员1150人,航空人员550人。按照预先制定的设计要求,“戴高乐”号航母的综合作战能力要比“克莱蒙梭”级常规动力航母至少大6倍。综合起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超乎寻常的隐身设计。在“保存自己胜过消灭敌人”的今天,隐身设计在舰艇设计中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对身躯如此庞大的“戴高乐”号航母更是生死攸关的大问题。如今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戴高乐”号线条洗练,没有多少武器雷达系统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航母的上层建筑外壁找不到一个垂直平面,都被设计成倾斜10度,呈堡垒式封闭结构,并在舰体上广泛涂敷对雷达波具有吸收作用的油漆涂料。据称,“戴高乐”号的雷达反射面积比传统航母要减少 60%。
二是高人一筹的攻击能力。“戴高乐”号搭载的作战飞机数量达40架左右,舰上可搭载法国新型“阵风”M型战斗机、“超军旗”攻击机、E-2C预警机。其中“阵风”战斗机具有“三代半”的水平,能用于执行空战和对地攻击任务,主要遂行中等规模的区域外任务(如海湾战争)及“维和”任务。机上13个外挂点中7个可挂装各种对地攻击武器,其中包括激光制导炸弹,还可以携带“风暴之影”远距离弹药撒布器和“飞鱼”MM-40空射反舰导弹。前者是一种能攻击坚固点状目标的常规火力圈外发射武器,射程超过350公里;后者是具有自动目标识别能力的先进反舰导弹。
三是密不透风的空防能力。“戴高乐”号的舰载空防武器包括4座垂直发射的32枚“紫苑”-15防空导弹,它们分两组设置在航母的两舷。导弹系统有3部“阿拉贝尔”火控雷达控制,可以控制数枚导弹在 1.7-30公里的范围内同时拦截12个空中来袭目标。“紫苑”-15导弹采用两级固体燃料装置,并且具有推力矢量能力,可以拦截超机动目标。此外“戴高乐”号还装有8门20毫米防空机关炮、2座六联装“萨德尔”近程防空导弹发射架(即“西北风”导弹的舰载型)、4座八联装“达盖”干扰弹发射架以及ARBB33雷达干扰机系统等近程防御及电子对抗系统。它们可在以航母为中心的15公里范围内形成软硬手段相结合的3层保护。而“戴高乐”航母编队中的护航舰艇和航母上的“阵风”战斗机则负责中远距离的保护。
四是高度协调的指挥自动化能力。“戴高乐”号航母的中枢为“塞尼特”-8作战指挥系统,它安装在舰桥内的指挥控制中心。该系统的核心部分是STI信息处理系统,可以同时处理来自不同传感器的2000个目标信息,由它来确定全面的实时战场态势图。舰上的SY- TEX战略通信系统可以保证航母战斗群与法国海军总部以及法国政府之间进行联系。高度自动化使该级舰上的人员编制大为减少,人员编制仅1700人(含550名航空人员),与以往同类航母相比,舰员减少1/3以上。
航母核动力设计的经验和技术不足将使法国“折戟回头”
“戴高乐”号航母在享受核动力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也出现了许许多多的薄弱环节和不足。当然这和法国首次在大型舰船上使用核技术,缺乏该领域的技术人才,以及管理经验严重不足等因素有关,以致于该航母迄今尚不能完全投入正规军事行动。事实上,“戴高乐”号航母自1999年试航以来,舰上的核动力装置便故障频频:2000年舰上两个K-15型核反应堆(发电能力达2万多千瓦),皆因与冷却系统线路没有任何接触,而无法实施冷却;2009年该航母的驱动舱又出现过剧烈震动,两个连接涡轮机及其轴线的零件发生了故障。 此外,该航母上还发生过方向舵震颤、隔音不完全,核反应堆耐压壳龟裂等多方面涉及动力装置的突出问题。1980年9月,法国国防委员会批准建造2艘核动力航母的计划,随后确定“戴高乐”号航母的概念设计。但迄今为止只有“戴高乐”号1艘核动力航母入役,至于第2艘何时开工尚不得而知。
另外,核动力装置虽然只需很少的核燃料,即可航行很长时间,且可减少常规动力装置所必须拥有的庞杂的机械设备与传输设备,能节省出舰上大量的空间;但核设施的防护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麻烦,其不安全隐患和潜在的心理压力将大为增加,据报道“戴高乐”号航母的核辐射严重超标。同时,英国人在燃气轮机领域的成熟经验及其所带来的巨大好处,博得法国人的高度认同,使其逐渐改变了原有的观念。近年来,法国经过与英国反复磋商,最终达成了共识,决定2012年后打造满载排水量达7.5万吨的PA-2航母, 心有余悸的法国人这回断然否定在PA-2航母上采用“戴高乐”号航母核动力装置的改型,而决定重新启用常规动力装置——燃气轮机。法国航母的动力装置方式选择上大起大落,从最初的常规动力到核动力,最终又回归到常规动力,使人对于法国核动力装置弊端甚多的说法得以证实。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法国网 www.cnfrance.com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