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娅:致力于改变西方人偏见的法国人

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人民网   作者:何蒨

 “法国人是世界上最叛逆的民族,如果你能说服他们,就能说服所有的西方人。”索尼娅用半开玩笑的口气和我说。我认识索尼娅·布雷斯勒(Sonia Bressler)已经有好几年,最初是从朋友那里听说这位曾经三次深入西藏旅行、还出版了两本关于西藏的文集——并且都被翻译成中文——的法国人。索尼娅的梦想和信念之一,就是改变法国人顽固的成见和认知习惯,其中包括他们对中国的偏见。她的《深入西藏之旅》已经由中国外文出版社出版中文版和英文版,另一本书《发现西藏》由法国东方书局与浙江出版集团联合出版。这两本书中,索尼娅像一个人类学家,从对中国文化一无所知、带着西方人的眼光,到用亲身经历去感知今天的西藏,最终与这片土地结下深厚情谊,从此致力于向西方人讲述她眼中那个更加真实完整的西藏。

索尼娅的信念大概与她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她早年获得法国高等师范学院希腊哲学深入学习文凭(类似我们的硕士学位),之后在巴黎十二大获得哲学与认识论博士学位。从1997年开始,她就为法国《人道报》、《新观察家》等媒体撰写稿件,并且游历了不少亚洲的地区与国家,例如中国的西藏、新疆、甘肃,亚洲的日本、印度、尼泊尔、印度尼西亚等。要约索尼娅并不容易,她非常忙,每周不仅有满满的教学安排,还有写作和出版计划,因为今年她成立了自己的出版社。在索尼娅的个人博客里,她用一张类似星系的布局图来介绍自己,从兴趣到职业一目了然,让你明白这绝对不是一个掉书袋的哲学家。相反,对认识论的偏爱让索尼娅对人类理解世界的方式好奇,也给了她看待“他者”的另一种方式。现实中的索尼娅,身体力行地打破各种偏见,并且通过各种可能的渠道,影响与她有交集的人们。

索尼娅有一种非常特别的表达方式:她给人天生的亲切感,温和健谈,天然质朴,但她的个性却能让你时刻感受到。例如,她在大学教传播学的硕士课程,每个学期开课时,她从不刻意介绍自己,而是直接开始给大家讲课。这样下来,每到第三、四节课,一些学生就会按捺不住,质问她为什么不像其他老师那样,上来就开门见山的介绍、甚至吹捧一番自己?对此,索尼娅总是很镇定,她表示无意于向人刻意展示自己的经历,如果对她感兴趣,有关她的信息都在个人博客上,随时可以查到。索尼娅认为,一名老师即便再出名,如果课上的没意思,那也很遗憾。相反,如果学生对课程内容非常感兴趣,那么老师的成就也就自然而然的实现了。索尼娅显然是后者,事实也证明,她的学生非常喜欢她的课。

索尼娅告诉我,在她教学的学校里也有许多年轻的中国学生,曾有一次,一名中国学生找到她,表示自己来到法国后,发现自己曾经了解的关于西藏的知识好像都不对。对此,索尼娅语重心长的回答了这名中国学生:“你要注意自己说的话,因为这未必是你内心的想法,而更多的是来自于你所在的社会或团体给你的压力,因为你渴望融入学校,融入当地,所以你才会认为自己曾经认识的是错的。”更重要的是,索尼娅强调,那些渴望融入法国的年轻中国学生并不了解法国社会的历史,更不知道法国人为什么会对中国抱有偏见,因为这些年轻人还来不及提出问题,他们才会急于接受法国人灌输给他们的想法,抛弃自己曾经的认知,这样的结果,就是这些年轻人突然发现他们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的立场,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的国家。研究认识论的索尼娅深知,法国人的观点未必都对,但年轻的中国学生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这才是问题所在。

索尼娅的梦想之一,是能够开设一门专门教授如何理解“他者”文化的传播学课程。目前,她在自己的教学中已经开始实验。在她看来,理解“他者”,就是要学会通过事实去理解问题。索尼娅比较难以接受的是,法国人在批评中国时,总是忘记这是一个人口近乎14亿的国家。“如此庞大的人口和领土,多样化的民族文化与地区差异,这些是法国人想也不想的”,她感叹道。许多法国人对中国并不了解,仅仅根据媒体的立场,对中国抱有负面印象,这也是她致力于要把自己在西藏、新疆和甘肃的所见所闻用文字记录下来并出版的原因。在《发现西藏》一书中,索尼娅谈到当地的双语教育让年轻的西藏人对未来有更多想法,不再只是选择务农或当喇嘛,这说明发展教育正是尊重文化的见证。此外,索尼娅也以人类学的好奇心,记录下西藏如何在工业化与农业并行的道路上面对发展的挑战,其中包括如何解决传统与现代化的矛盾,这正是世界上许多地区都会经历的过程,却被西方刻意特殊化理解了。

然而,索尼娅的信念也遭遇过很多挑战,当她带着西藏旅行的书稿去找出版社时,很多法国人都让她吃了闭门羹,仅仅因为她呈现的是一个不符合法国人“想象”的西藏。索尼娅给我举了一个例子,她曾向一个法国出版社投稿,尝试争取这家出版社提供的奖项,然而得到的结果竟是,这家出版社告知,未来不再接受任何来自她的书稿。索尼娅平时也关注有关中国的出版物,多年以来,她一直在购买各种与中国相关的法文著作,但她惊讶的发现,至今为止,她买到的书籍几乎都是批评性质的。法国出版界的封闭状态最终让索尼娅决定成立自己的出版社,并且取名为“丝绸之路”,她希望能借助这个平台,让与她类似的声音能够有机会打破冰冻,浮现出来。

教课、写作、出版,这就是索尼娅每天的生活,充实而忙碌。记得两年前,我曾在巴黎与她喝过一次咖啡,那时她也感叹法国社会的封闭与对中国的偏见,言语中似乎有一些失落。如今,随着教学任务加重,工作更加忙碌,我反而觉得她自信和轻松了许多,也许恰恰是在与年轻人的接触中,她感受到了潜移默化改变的可能。就像她对那名中国年轻学生说的那样,不要因为渴望被法国社会认可,就急于抛弃自己曾经的认知。同样的,对于法国学生,索尼娅会用言传身教的方式让他们感受不一样的中国。例如,最近她带班里的法国学生参观中国驻法国大使馆,这些年轻人一开始并不在乎,甚至不感兴趣,然而在亲自参观了修缮一新的大使馆官邸后,无不跃跃欲试欣喜不已,有的学生感叹使馆工作人员的法语说得极好,有的人被大使馆的建筑与装潢震撼,有的则被讲解员漂亮的衣饰吸引。索尼娅看着这些法国年轻人的转变,感到很满意,在她看来,体验就是最好的教学。确实,就像许多人说过的那样,如果你曾经来过中国,你就会爱上这里。也许制造体验,才是改变观念最有效的方法。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法国网 www.cnfrance.com

推荐浏览

未知 2021-04-11
法新社报道,在新冠疫情背景下,4名法国新富进入了4月7日发布的福布斯富豪排行榜(classement Forbes)。 2019到2020年间,上榜法国人从39位增加到42位,包括奥利维埃达索(Olivier Dassaul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 2021-04-04
根据法国民调公司益普索为国家图书中心(CNL)所做的一项法国人与阅读调研结果指出,2020年,有86%的法国人至少阅读了一本书,这比上一年的92%,下降了6个点数。 尽管由于看新冠

未知 2021-03-01
欧时 作者:靖树 据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数据,法国新冠感染者中有46%至86%出现嗅觉障碍,有10%的新冠感染者长期无法恢复嗅觉。由于嗅觉与味觉相互依赖的作用,这些失去

未知 2021-01-24
法国一名19岁的政治学院学生写信告诉法国总统马克龙,疫情使她对人生的未来不再抱有梦想,如同槁木死灰。马克龙15日亲自回信,表示年轻世代的苦痛与牺牲值得尊敬,并请他们再坚

未知 2021-01-11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 作者:刘娟 先贤祠是纪念法国历史名人的重要建筑,法文名为Panthon,源于希腊语,意为所有的神。它位于塞纳河左岸,其周围地区一直是巴黎知识分子较为

欧洲时报 2020-11-17
11月15日欧洲时报报道,法国皮埃尔神父基金会主席罗博尔在接受《星期日报》采访时称法国无家可归者的数量在30万人左右。 罗博尔指出,这个数字令人震惊,因为这比2012年的统计人

未知 2020-11-10
海外网 作者:刘立琨 11月8日,法国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74万例。法国官方应对疫情的科学委员会表示,目前难以预测第二波疫情将持续多久。 第二波疫情来势汹汹。当地时间

未知 2020-10-12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10月12日在其网站发布公告,再次提醒在法中国公民谨防电信诈骗。 公告说,近期又有中国公民反映不法分子假冒中国驻法使馆领事部和国内公安机关等实施电信诈骗

欧洲时报 2020-10-05
一年半18个月后将要进行法国2022年大选,民调显示,大选第二轮可能仍将在马克龙和极右党派候选人之间进行。但来自中右派的候选人紧随其后,或许将成为下届大选的搅局者,而左派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中文网 2020-09-23
随着新冠日增确诊感染人数飙升到13498人,法国也即将迎来流感季。在9月20日的各大报刊当中,病毒仍然是占篇幅最重的话题。 费加罗报引述法国75名执政党联合方议员的警告,称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