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法国广播电台中文网 作者:流芳
常人眼中,18至25岁应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段年华。这个年龄段的青年逐步走向独立人生的漫长里程,在尚未完全摆脱父母的庇护与尚未彻底实现个人独立之间寻求着自己在社会的定位,他们本应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为实现种种梦想去探索、去追求。然而,现实中法国这一年龄段的一代青年却描绘出了一幅灰色的画面:他们感觉到更多的不是希望和快乐,而是失落和苦闷。
法国公共广播机构-法国电视台(France Télévisions)和《世界报》及法国广播电台-欧洲一台(Europe 1)于去年秋季联合展开了一项在线民调,取名为“怎样的一代人(Génération quoi?)”。这项在线调查囊括的主题内容广泛,即涉及到学校和工作,也关涉爱情和家庭。21万多年轻人踊跃参加了这项活动,收集到的2100多万个答题则为社会学家提供了一份弥足珍贵的研究课题。这项社会调查揭示了目前在痛苦中挣扎的一代青年。
对未来前景充满悲观
这代人描绘出的自画像显现:面对向他们关闭了各种大门的社会,他们很有可能因无奈而最终选择反叛。几乎在经济危机伴随下成长起来的这代青年,对未来信心不足。一代超过一代的承诺已成为一种传说。45%的参调青年认为,他们的生活将不如父辈、而他们未来子女的生活将更差。这种悲观情绪在年轻的失业者以及从事临时职业的青年中表现更甚。因此,这些人打算前往他国闯荡的愿望也就不足为奇。
渴望就业,却一职难求
81%的受访者表示支持“工作理念”,认为“工作”在他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位置。对于过半数的参调者而言,“工作”不仅是他们维持生计的饭碗,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发挥个人才干的平台。他们中的多数人对各自的工作表示满意。然而,虽然他们梦寐以求地希望开启职业生涯,职场的门槛却显得有些高不可攀。约有四分之一在18至25岁年龄段的年轻人处于失业状态。青年就业人口中,60%的人认为他们的薪酬与才干不成正比,另有46%的人认为他们没有能够学有所用。
归咎于学校
根据社会学家的观点,法国的独特之处在于:必须有社会地位才能在社会立足。而社会地位一般需要通过工作来获取。工作又往往取决于文凭。年轻人究竟能获得什么样的文凭,一般在读初中或高中选择学业方向时就已基本确立。年轻人十分明白: 15、6岁左右是他们决定自己未来命运的时刻,他们很少再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更令他们难以接受的现实是,在他们眼中,学校再也起不到任人唯才的作用。61%的参调青年认为,学校不奖励功德,不能给予所有人同样的机会。从而,70%的参调人表示:法国社会没有给他们以展示个人才干的机会。
与家长关系十分密切
在艰难的经济背景下,年轻一代人依赖于父母的帮助。父辈们非常清楚:子女们进入就业市场的条件与他们年轻时经历过的就业条件相比具有根本性差别。因此他们随时准备在经济或在精神层面向子女伸出救援之手。调查显示:过半数的年轻人-即使已经有了工作-均会在经济上得到父母的帮助。绝大多数(89%)家长对子女选择的成长道路表示满意,并予以支持。这与催生了68年5月风暴的父辈与子女之间的紧张关系相比大相径庭。尽管年轻人与父母的关系良好,他们却对属于战后婴儿潮一代人所经历的黄金时代耿耿于怀。51%的参调人认为:正是这代人给他们造成了目前的困境。他们不得不为这代人的昂贵养老金买单,而轮到他们退休时却可能什么也得不到。诚然,他们并不希望自己父母的退休金受到影响,从而处于十分矛盾的心理状态。
渴望反抗
没有工作,或者没有得到应有的认同。住房困难或者得不到长期工作合同。随着学业可能为就业敞开大门幻想的破灭……面对关闭着的一道道大门以及缺乏社会认同的现实,青年一代的感觉犹如遭到摒弃。社会学家警告说,正是这种感觉形成了社会反抗的沃土。而“政治”却并不能为他们带来希望。近一半的法国青年对政界表示出不信任的情绪。61%的参调请年表示:他们愿意参加类似六八年五月风暴式的反抗运动。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法国网 www.cnfrance.com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