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人民日报海外版
玉兰的法文名叫Muriel,是法国的一名中文老师,是我在法国进修时认识的。她金黄的头发,白皙的皮肤,高高的鼻梁,曼妙的身材,脸上总是挂着灿烂的笑容。接近她,你所能感受到的是扑面而来的活力。几乎没有人相信,眼前这个魅力十足的法国女士已经快60岁了,而她与中国的情缘已延续了近40年。
玉兰第一次接触到中文,是在20岁出头,那时的她是里昂第三大学的学生。也就是在那里,她遇见了改变自己一生的中法混血老师——李丹妮。丹妮老师精通法语、汉语、俄语、英语,曾在中国教过俄语,后来回到法国教中文。在丹妮老师那里,玉兰体验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玉兰”这个名字也就是丹妮老师给她起的。正是受丹妮老师的影响,玉兰决定毕业后坚持学习汉语,做跟中国有关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玉兰专门到台湾学习了一年的中文,之后回到法国,应聘在一家巴黎的中国公司,从事中法之间的贸易。10多年后,随着这家公司主营业务的调整,玉兰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想来想去,玉兰觉得自己喜欢与人沟通,热爱法国与中国,去中国做个法文老师是个不错的选择。于是,玉兰再一次拿起书本,考入巴黎的东方语言文化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并获得了在国外教授法语的资格证。带着这个资格证,玉兰来到了中国,在浙江大学和厦门大学教授了几年的法语。玉兰无论在哪里教书,都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而在教书之外的日子,玉兰的中国朋友越来越多,足迹也遍布中华大地追寻着跟中国文化相关的一点一滴。我在她法国的家里看到,法式生活方式下充满了中国元素,西安的虎头娃娃,云南白族的衣服头饰,北京淘来的古玩,苏州的刺绣和扇子,杭州的茶叶与丝绸……让人目不暇接。2007年,已经年过半百的玉兰,带着这些中国记忆,回到了法国,再次拿起书本,考取了在法国教授中文的资格证,开始了在法国教授中文的日子。
刚开始,玉兰由法国政府分配在一个中学教中文。因为她心地善良,课程受到欢迎,慢慢地,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玉兰这儿,让她课余时间教。玉兰教中文,很有特色,她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教书,总是在动脑筋思考怎么教学生才能更好地被接受。她的课,总是先从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开始,写毛笔字、唱中文歌、剪纸、编中国结,放一些有关中国的视频,孩子们总是很感兴趣,学起来也特别开心。为了让法国人看到中国更多的精彩与神奇,玉兰决定在过中国年的时候,在贝桑松自费办一个关于中国的展览。为了这个展览,我还陪她专程到巴黎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找文化参赞借跟中国有关的资料,参赞为玉兰对中国的一片痴心所感动,借了不少珍贵的影像资料给她。在很多朋友的帮助下,玉兰的展览终于办起来了,非常成功。借助这个展览,很多法国人对中国的理解多了一层,当地的不少媒体都对此进行了报道。
今年暑假,玉兰又来中国了,这次是来北京进修的,学习如何更好地教中文。学习结束后,去了曲阜、杭州。接着,玉兰在专程从厦门飞来看望她的中国朋友陪同下来到黄山。一来看看我,二来看看我在法国时跟她描述的皖南古村落和徽派建筑。我们一起逛了屯溪老街,参观了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还重点考察了中、法国家旅游局合作的徽州乡村旅游示范点——唐模古村落。玉兰特别开心,因为在唐模,居然有5种语言的电子导游,这点让玉兰非常意外、也非常惊喜。她对这个古村落赞不绝口、流连忘返,一边看一边跟我聊,说自己喜欢哪些点,说针对法国客人哪些点还可以再做些完善,俨然一个想把唐模推介给法国的中国人。
玉兰说,以后她要在展览里,把唐模推荐给法国人。我说,干脆以后你有空过来住段日子,写写一个法国人眼里的徽州;还可以在法国办个以徽文化为主题的展览,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有这么美丽的乡村。玉兰听后想了想,很认真地问我,什么时候来徽州长住,还要回去安排一下时间才行。呵呵,这就是玉兰,一个做事特别认真,对中国特别上心的法国人。
我曾问过她,为什么这么热爱中国?她回答说:因为你们的文化让我着迷,你很幸运,生在这么神奇的国家。在她眼里那么珍贵的中国文化,我却往往习以为常。不同文化间的交流与碰撞,给了我重新看待中国文化的启迪,而在回望的过程中竟也慢慢懂得了珍惜!而这正是玉兰教会我的。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法国网 www.cnfrance.com
推荐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