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france2017 2018年11月07日 (0)
文学有个规律,跟政治不一样,政治上我们讲大小一律平等,文学上不可能,很小的国家它发展不起来的。比如爱尔兰很多作家,像叶芝他要发展,必须到伦敦去,英国文学很多伟大作家,都是爱尔兰人,如果他们不到伦敦去,他们就发展不起来。法国有很多殖民地作家,那些作家在非洲根本发展不起来,他们只有在法国才能发展起来。移民作家很多就是流亡作家,在本国得不到发展,只有到巴黎去。当然也有很多奋斗不出来,太艰苦了,但能奋斗出来的,都是比较杰出的,作品肯定有很多值得法国人借鉴的地方。
我们不能说哪个国家的文学比哪个国家高,但是法国无疑是第一流的,这至少是从17世纪以来就保持的优良优势。从17世纪开始的法国文化是最灿烂的,统治了整整两个世纪,一直到19世纪,雨果的浪漫主义,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左拉的自然主义,都是有世界性的影响。法国的整个19世纪作家都是世界性的大作家。
到了20世纪,依然是这样。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罗曼·罗兰、纪德、莫里亚克等等。上半世纪现实主义作家,下半期,到了萨特1949年获奖,加缪1969年获奖,新小说派作家西蒙是1985年获奖,高行健是2000年。从得奖人数来说,法国是最多的,而且这些得奖的人都是在某一种题材方面有突出的表现,或者是有世界性的大影响。整个来讲,过去有流派,有潮流,法国最善于产生新的潮流,新的思潮,法国人非常喜欢新奇,一种东西在那里产生以后,他本身也许不一定能保持得那么长久,比如自然主义在左拉起来了,搞了几年之后,在法国就解散了,但是传到世界其他国家去了。德里达在法国本身并不很有影响,不如在美国大。但是从法国本身来说,他的现代主义在新小说派就达到了最高峰。新小说派和荒诞派戏剧在战后的50年代达到了最高峰。从那以后,确实就好像走入一个低潮,就是没有流派,没有旗帜。
法国文学不再是唯一的中心,但相对来说仍是比较重要的一个中心,因为以前是毫无疑问,法国绝对是一个中心。
普吕多姆1901年得到第一届诺贝尔文学奖,他是在自然主义方面的一个诗人,他属于以左拉为首的小说流派作家,普吕多姆是诗歌领域的自然主义。那时候自然主义大师左拉还没去世,自然主义影响很大,所以当时评奖可能受到这方面的影响。另外,诺贝尔奖刚刚建立,对全世界的文学不是很了解,当时看到法国,一开始就把奖给了他了。托尔斯泰却没有得奖。
1904年弗·雷德里克·米斯特拉尔又得奖了,他是用法国方言写作的著名诗人。
柏格森是哲学家,给他奖,主要是他的文笔非常优美,这个也算特殊的例子了。作为哲学家,他的生命冲动论影响非常大,文学奖也赶风潮,把奖颁给他了。
推荐加缪的是瑞典国王的弟弟古斯塔夫亲王,两次推荐他,影响很大,对加缪当选也很有利。但当时他获奖是受到一片反对声的。他一方面很年轻,44岁就得奖了,一个他正好和萨特有一场论战,他写了《反抗者》,文章实际上就是讽刺苏联社会,讽刺斯大林专制独裁,萨特代表左翼,和法共一起跟他展开一场论战。当时都认为萨特那边是正确的,大家都把加缪称为“右翼分子”,所以他在法国是孤立的。结果加缪一下子得奖了,只有马尔罗一个人祝贺他,其他人都是一片反对声音。后来他很失落,就在乡下买了一个房子,隐居了,不怎么写作。
就法国的华裔作家来说,高行健获得了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但据我所知,在法国影响较大的是程抱一。他用结构主义和符号分析学的理论,向法国人介绍了中国的诗词和绘画,很受法国人的欢迎,有力地促进了中法文化的交流,因此才当选为法兰西文学院的院士,也是法兰西学士院从1635年成立以来第一位华裔院士。
© 本网转载内容出于更直观传递信息之目的。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非商业目的使用,遵循 CC BY-NC 4.0,转载本网文章必须注明来源和作者:法国网 www.cnfrance.com
推荐浏览